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0的文章

日本化學材料製造公司往生醫業界的轉型

圖片
  日本的化學材料製造公司一直以來在電子業界表現非常亮眼,電子產業大國的台灣也很大程度的依賴來自日本的材料,但像在已經殺成血海的面板業界,過去日系材料一家獨大的優勢已經大幅降低,為了更加控制成本,廠商會更加傾向使用來自台灣、韓國或甚至是中國的廉價材料。而日本廠商能做的就是①降價、②守住高端市場,並往次世代攻堅和③轉型。 其實轉型這件事對日本企業來說已經不陌生,現在日系強項的電子材料一開始也是從低毛利的石化業的橡、塑膠搭配歐美技術的引進轉型而來, 然後就像現在的情況是非常的成功,這當中有歷史背景因素也有一些日本特有的強項,是很值得深入探討的題目,現在往附加價值更高的生醫業界發展,能不能複製過去的成功經驗就是日本化學公司們在努力的。 生醫業界包含了藥物、診斷與治療。藥物的部分是以製藥公司為主,但技術程度較高或有製藥相關子公司的的化學公司會往初步原材料或甚至是中間體的方向進入市場,對於技術相對比較低的化學公司來說,藥品的包裝材也是一們不錯的生意。診斷與治療方面,化學公司可進入的空間就比較大,例如像是免疫診斷或分子診斷,需要化學材料與生物材料的相互配合與改良,這種改良在生物材料的可操作空間比較小,也比較困難,所以對只有生物專長的製藥公司是比較困難的領域,另外像是診斷器材的面板、電池等耗材或是血液透析用的薄膜、牙醫材料等等都是化學公司能積極進入的項目。  

日本的科學創新政策 - 革新的研究開發推進program (ImPact計畫)

圖片
    日本在泡沫經濟後所謂的失落的20年間, 不僅被先進的歐美國家拉開差距,後面的新興國家的崛起更是使得日本品牌在世界的舞台上逐漸黯淡,所以他們想要藉由科技的創新來促進經濟的發展,這個創新指的不僅是推進現有技術,而是將新的技術活用來創造新的價值,產生所謂"破壞性"的進步。 日本政府的科技創新政策的主觀機關是 叫做CSTI,由總理大臣跟科學技術政策擔當大臣為主導,他們在2009~2013年間率先推出了" 最先端研究開發支援program "(簡稱為FIRST),以研究者最優先主導計畫,從日本國內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30位研究者,一人平均分配30~60億日圓的預算,期望達成世界最頂尖的研究,並能成功地將研究成果有所產出貢獻回日本社會。具體我沒有研究到底達成什麼成果不過日本政府的判定是成功的完成了計畫,所以緊接著又參考了美國的 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在2014年提出了革新的研究開發推進program (ImPact計畫),這個program不由政府自己主導研究開發,而是從大學或企業中選出Project Manager,並交付大筆研究資金給他們分配,自己組成隊伍(跟私人企業還有其他教授合作),自行提出並挑戰最困難的研究項目。一開始選定了12個PM如以下的表,一個人約有50億日圓/5年左右的經費,然後後來又追加預算再多了四個PM。 NO. PM 出身 領域 研究題目 1 伊藤耕三 東京大學 超薄高強度高分子材料 Realizing an Ultra-Thin and Flexible Tough Polymer 2 合田圭介 東京大學 細胞檢索 Turning Serendipity into Planned Happenstance 3 佐野雄二 東芝 小型高強度雷射 Ubiquitous Power Laser for Achieving a Safe, Secure and Longevity Society 4 佐橋政司 東芝→東北大學 新型記憶體 Achieving ultimate Green IT Devices with long usage times without charging 5 山海嘉之 筑波大學 腦神經連結機器人 Innovativ

英文在日本製造業界工作的重要性

圖片
    在日本找工作的時候,各家公司徵才網站針對日本學生的Q&A很常會看到,英文很重要嗎,英文不好怎麼辦之類的問題,然後官方回答基本都是   “很重要喔,因為我們跟外國公司有很多來往,不過英文不好也沒有關係,進來以後可以再學” →這句話基本只對前半,後半基本上就是互相欺騙用的   前半主要是因為日本b2c製造業式微(看看東芝跟夏普已經死到不能再死了...)所以機能化學品公司基本是被迫轉戰海外的,不然賺日本公司的easy money就好誰想講英文...但也因為化學業界的底子打得很好,品質安定還有技術支援周到,所以即使材料比中國、台灣或韓國貨貴上十倍之多也會有人捧場,然後需要英文的場合就大增,無論是客戶支援、談契約和產品推銷,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那後半呢,主要上完一整天班基本上實在很難有再學習的動力了,我上公司的日本語研修的時候,即使是跟老師一對一skype也是睏的不行,半夢半醒的跟老師在上課的,何況是沒有老師的線上課程,然後想說工作上遇到英文的時候順便練習?理想總是很美好的,但實際上也都是會把英文相關的工作丟給英文比較好的人...像我就常常被交辦跟我八竿子找不著關係的翻譯工作,不過這樣雖然工作變多但其實對自己是很有好處的,就會比別人有機會接觸更廣或更上層在看的東西,如果翻譯的品質很好或跟客戶英文對答自如,也很容易受到上面的賞識跟信任。   所以我自己的結論是找工作的時候日文重要,因為你需要好好表達自己有多優秀讓人家知道,英文再厲害其實也加不到多少分,那是他們認為是可以進公司再學好的東西(雖然不是事實),可是進公司以後要在公司混得好英文反而比日文重要,日文進到公司以後會被動變好,而且大家都會都比你強,可是英語很難變好然後大家都很爛。大概是這樣的一種微妙的關係...所以不管怎麼樣,英文還是好好加油吧,只要過了就活這道崁,進公司以後再加上自己的中文能力絕對是公司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

來日本讀理工科研究所的路線選擇分析

圖片
  分享一下我自己觀察的想法跟實際經驗,但是根據不同的實驗室不同的老師會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一定請依自己的狀況斟酌選擇參考! 台灣的大學畢業後來日本念理工科研究所基本上可以大略分為下面三種情況: →日本碩士→日本就業 →日本碩士→日本博士 →台灣碩士→日本博士   1. 來日本唸碩士然後直接找工作應該是一般人最常選擇的路,因為這是取得日本學位效率最高,進大手公司機會最大的選擇,不過其實並不是一條非常好走的路,這邊可以再從入學跟畢業兩方面探討,入學的部分,碩士大部分是要跟日本人一起考入學考,日本跟台灣差不多,進厲害的公司技術職基本要碩士起跳,所以好學校的研究所入學考競爭非常激烈,然後也不是都會提供英文的考卷,所以日文不好的話可能就掰掰了,雖然留學生專門選考或英語課程入試也是有的,但選擇就會變得很少,同時也是要跟各個國家厲害的人競爭,所以進去的時候就會面臨第一個困難點,另外就是做實驗跟畢業的部分了,因為日本人基本上是大三就把課都修完,大學最後一年待在實驗室做畢業專題,所以你的同學都比你多一年的實驗室經驗,跟同學老師也比較熟悉,當開學後大家都很快開始在進行自己的實驗課題和跟老師討論下一步計畫,你卻一個人傻傻的不知道該幹麻,跟不上實驗室的進度就會造成恐慌感,如果再加上日語不好的話,不僅修課的選擇很少,功課或實驗不會想找同學老師問也不是很容易,又會造成跟實驗室的疏離感,雖然不至於畢不了業,但會過得非常辛苦。每半年主要在做的事可以大概參考下面的表,其中還有一個點就是找工作,是一個非常勞心勞力且花時間的事,所以大概有半年是沒有辦法好好做實驗寫論文的,加上修課,當你進入做實驗的狀況後,可能發現根本沒有時間做實驗就要畢業了。當然講了那麼多困難的點,其實還是有些方法可以改善的,容後再談。       2. 先說結論,對一般的人來說念博士最大的問題就是畢業之後要走學界還是業界了,但無論是哪一個其實我基本上都不推薦日本碩士博士一起唸 ,雖然這是日本人設計好的路線,這麼說是因為像是在找入學資料的時候會很困惑的就是很多地方分了博士前期跟博士後期,不知道要選哪一個,這是因為日本人把博士班分為前期兩年(一般定義上的碩士)跟後期的三年(一般定義上的博士),再說回來不推薦的原因,要走學界的話,日本的學界基本上是偏封閉的,並不是說沒有跟外國的交流,但是是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學術體系,這個講起來有點複雜,不過

[財報閱讀] 三井化學 2020 Q2

圖片
  三井化學雖然有個大財閥的名字,但是論大小和其他兩個財閥好朋友三菱化學和住友化學不在同一個等級。比較特別的是有在做農藥的產品。看股價大概在18年達到顛峰後穩定下跌... 財報顯示的主力產品別業績如下: Mobility 營收583億日圓比去年同期減38.2%,利益23億日圓減80.3% ( 營益率3.9% ) 橡膠、機能性化學品、海外的PP及化合物等受到疫情影響,汽車製造台數下降,販賣減少 ICT相關的產品也是下降 Health care 營收289億日圓比去年同期減17.9%,利益14億日圓減62.1% ( 營益率4.8% ) 眼科及牙科相關材料受到疫情影響販賣減少  不織布相關的尿布、口罩、醫療用防護服穩定成長 食品與包裝 營收454億日圓比去年同期減4%,利益44億日圓增4.2% ( 營益率9.7% ) 表面coating跟機能材料因疫情販賣減少 機能膜的部分,包裝跟產業用途穩定成長 農藥販賣穩定成長 基盤材料 營收1186億日圓比去年同期減27.6%,虧損63億日圓 輕油裂解因為疫情導致下游需求減少,運轉減少。 PP主要是受到汽車行業需求減少影響,丙酮acetone 的海外販賣因為下游產品消毒需求的增加,比前年增長。 五年股價:

[財報閱讀] 東麗 Toray 2020 Q2

圖片
  Toray我那時候面試了兩次,一次本社,一次子公司,面試要考一個十分蠢的クレペリン検査( 内田-克雷佩林心理測驗 ),然後聽說不是很喜歡收外國人,網上查一下有人稱之為低給魔王,就是雖然公司很厲害業績很好,但是給員工的薪水很少...不過化學公司應該都差不太大吧...碳纖維事業很厲害,但是近年也是業績不振,股票有點慘,所在產業也幾乎都是受疫情影響很大的的,所以... 財報顯示的主力產品別業績如下: 纖維 營收1450億日圓比去年同期減25.9%,利益72億日圓減50.3% ( 營益率5% ) 疫情影響生產消費活動停滯,醫療用的衣物、口罩等不織布銷售增加,但沒有辦法彌補減少的總量 汽車業界景氣不佳,連帶下滑 機能化學品 營收1556億日圓比去年同期減21.2%,利益81億日圓減51.9% ( 營益率5.2% ) 汽車業界景氣不佳,連帶下滑  因為外帶餐飲增加的關係,食品包裝穩定成長,鋰電池的隔離膜等材料下降 OLED相關生產停滯 碳纖維 營收454億日圓比去年同期減26.2%,利益17億日圓減73.4% ( 營益率3.7% ) 一般產業用的風力發電和保護機器的箱子等穩定成長,宇宙航空用的部分,因為客機的製造量下滑,受到影響 環境及工程用途 營收372億日圓比去年同期減11.2%,利益8億日圓減40% ( 營益率2.2% ) 水處理事業雖然有些地區的出貨受到疫情影響,不過逆滲透膜穩定成長 建設和工程子公司因疫情關係,工程中斷等受到影響 生命科學 營收116億日圓比去年同期減7.5%,利益1億日圓減87.5% ( 營益率0.9% ) 雖然疫情關係,一些小病會暫緩看診,但是血液透析(洗腎)裝置在國內外都穩定成長  口服止癢藥因為通用名藥物的販賣價格大幅降低受到影響   五年股價: